古川裕举办讲座,谈语言景观与外语教学新赋能
10月17日,由日语语言研究室主办的学术讲座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特邀大阪大学名誉教授古川裕担任主讲嘉宾,讲题定为“语言景观与外语教学新赋能:基于中日公示语的跨文化比较”。日语语言研究室教师韩涛与谈、陈冬姝主持。60余名师生参加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概念简析
讲座开始,古川教授首先界定了“语言景观”与“公示语”的基本概念。他指出,语言景观是指某一地域或场所中,所有在公共空间中可见的语言标牌所共同构成的语言环境,涵盖路牌、广告、商铺招牌、地名标识以及政府机构标牌等多种形式。这些视觉化的语言符号不仅承担信息传递的功能,也反映出一个地区或国家的语言政策、文化态度乃至社会结构。因此,对不同国家语言景观进行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举例对比
古川教授在讲座中就中日公示语进行了对比。指出,日本公示语呈现显著“多语化”趋势。相比之下,汉语公示语风格更为正式、凝练、规整,注重对称与节奏。此外,中日公示语交际策略存在差异:日语倾向使用敬语、委婉表达等,体现人际关怀;汉语公示语总体上以直接传递信息为主。
教授还结合一些误译案例,生动展示了在多语转换过程中,两国公示语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语言使用偏差或文化误读现象。这些实例不仅揭示了跨语言标识制作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也提示研究者与实践者需加强对目标语社会文化背景的理解,以提高翻译质量与语用适切性。
对谈与总结
在讲座的总结部分,韩涛老师发表感言。他指出,语言景观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不仅拓展了语言学的研究视野,也为理解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功能提供了有力工具。他对古川教授精彩的分享表示衷心感谢,并强调此类跨文化比较研究对促进中日相互理解与外语教学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整场讲座内容详实、理例结合,既从理论层面阐释了语言景观的学术内涵,也通过丰富案例揭示出中日两国在公共语言使用上的文化差异与语用特征。这些发现不仅有助于推动汉日对比语言学与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深入发展,也为外语教学、翻译实践以及公共标识设计等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